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25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业内评零售业尴尬:不关店已万幸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25日

  尽管华润系、银泰系等大型零售企业时不时会对一些区域型超市进行并购,但或许谁都不曾想到,排名世界前三位的英国翠丰集团旗下的TESCO(乐购)会以“傍大款”的形式与本土零售巨头华润合并。就在这笔并购案敲定后不久,本土北方零售“大佬”物美宣布拟以换股形式收购泰国正大集团麾下卜蜂莲花在华36家门店,虽然这笔收购案于近期告吹,但是,零售大佬间出现如此意向还是令业界震动。






  2013年可谓中国零售业的并购大年。业界认为,这背后意味着,在电商冲击、成本高企之下,零售业者在中国市场正以大手笔资本运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自保”。


  关店潮


  “现在这年头,很少有零售业者敢说大举扩张了,能不关店已属万幸。”一位在大型超市连锁企业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沈先生一语道破今年零售业者的尴尬处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连锁超市、便利店和百货店的关店潮就开始了,这股“关店潮”一直蔓延了整个2013年。


  以便利店业态来看,先是罗森关闭了约30家店,导致其总店数多年来始终徘徊在300家左右。之后,可的与好德开始调整和关闭数十家门店。可的与好德同属于上海农工商集团麾下,因两者加总原本共有超过2000家门店,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便利店企业,然而经过今年的调整,据农工商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可的与好德的总店数已低于2000家。就连向来给人“正能量”感的7-11也拟关闭和调整近20家店。


  如果说小型便利店关店调整还较好操作,那么动辄数千万元投资的大型卖场关店则牵动面甚广,因此不到万不得已,1万多平方米的大卖场不会轻易关门。然而这一定律在今年也被打破。


  世界第一大零售连锁企业沃尔玛在今年放缓了中国区增速,近期,沃尔玛总部宣布拟关闭中国和巴西市场的50家门店,有消息称,其中沃尔玛中国区将关闭约25家门店。而早在今年元旦旺季,位于郑州二七商圈的一家沃尔玛门店便已停业。此外,卜蜂莲花也在今年初关闭了北京草桥店。


  今年,被挤压在大型卖场和小型便利店之间,“不上不下”的标准超市日子更是难过。因经济纠纷在今年一度遭遇供应商“逼宫”的家得利超市,其店数已从数年前的160家减少到现在的约140家,新开店速度极慢,2年内仅开新店6家。


  同时,百货业也难以幸免。今年3月,京城知名百货大佬贵友关闭了方庄店;今年年中时,大洋百货石家庄店关闭、在沈阳经营5年的伊势丹停业;进入炎炎夏季,盘踞成都春熙商圈20年之久的太平洋百货关闭,而太平洋的“老对手”百盛也并没有好过多少,在百盛贵阳鲜花店关闭后不久,今年8月底,百盛石家庄一家门店也关闭了。


  盈利难


  大量巨头纷纷关店,必有市场“通病”存在。


  “高成本是导致零售业盈利越来越困难的关键。2013年,零售业成本上升有由缓到急、刚性占比加大的特点,如果到一定临界点,会发生致命的影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根据诸多零售上市公司2013年上半年财报,80%以上的企业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上涨,零售企业销售的增幅却明显慢于成本涨幅。


  专业商业地产服务机构RET睿意德指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价格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物业建筑和装修成本大幅提升,这些都大大拉高了零售物业的投资预算,激发了物业出租方对租金收益的更高预期。同时,人工成本也逐年上涨。


  “以便利店为例,以往一年的租金在20万元左右,但今年至少涨到40多万元,有的甚至高达100多万元。人工每年上涨10%多。”长期负责便利店拓展的龚先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就在零售业者遭遇租金和人工成本大涨的考验时,电商的崛起更让实体业者“雪上加霜”。


  艾瑞数据显示,2006年的电商销售额为260多亿元,短短几年间,2012年的电商销售额数字已突破1.3万亿元,今年更预计会突破2012年的数字。仅是今年“双11”,天猫[微博]销售额就逾300亿元,令实体业者望尘莫及。电商的价格优势令实体店沦为“试衣间”——只见人流,不见消费。


  “成本高企、电商冲击和消费走低之下,实体零售业者的盈利变得十分困难。今年三季度,超市和便利店毛利率在15%~20%之间,百货店数字为20%,专业店和专卖店为20%~25%,大型超市三季度毛利率最低仅15%左右。所有实体零售业态三季度毛利率与往年相比都有明显下滑,比如以往百货毛利率一般在20%以上。”郭戈平表示。


  龚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目前的各类成本,按毛利率20%~25%计算,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至少5000元~6000元才能盈亏平衡,可是今年业内很多门店都难以做到该数值,因此亏损很难避免。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78家零售上市公司总营业额为4420.5亿元,同比增长10.78%,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跌2.95%。其中16家营收增幅呈现负数,21家增幅低于10%;同时,35家的净利润为负数。


  巨大压力之下,沃尔玛、卜蜂莲花、家得利、可的、好德等零售企业不得不“断臂止血”。
page(0);
  大并购


  “关店能暂时止损,但对一家企业而言,不可能长期靠关店生存。于是,以大手笔的资本运作来寻求更好的出路成为2013年零售业的突出特点。”RET睿意德商业服务部董事杜斌分析。


  记者采访获悉,以往类似华润系和物美这样的“大佬”也会并购一些同业者,比如华润收购苏果、洪客隆等,但这些都是巨头并购区域中小型零售商的案例,今年却出现多起百年难得一见的“巨头并购巨头”案例。


  今年8月,TESCO与华润创业(00291.HK)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成立一家合资零售公司,共同在华运营大型超市和普通超市。合资公司中,华润创业与TESCO将分别拥有80%和20%股权。根据双方协议,整合后,包括华润创业旗下华润万家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2986家门店及TESCO在中国内地的131家门店和购物中心将共同在合资公司下运营。


  虽说是“合并”,但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TESCO在合资公司中只有20%持股权,必然缺乏话语权,甚至有人认为,这次合并根本就是华润系“吃下”了TESCO中国区业务,可以被视作TESCO未来淡出中国市场的信号。


  “我长期研究且与TESCO方面有所接触,这次与华润创业成立合资公司,对TESCO而言可谓是‘自保’。它们的高层经过研究,应该可以看到未来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困难,因此趁着现在还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不如先行资本运作,起码有望全身而退。”一位接近TESCO的人士透露。


  有着同样境遇的还有卜蜂莲花。今年10月,物美商业与卜蜂莲花共同宣布,物美商业将收购卜蜂莲花在北京、上海及中国其他省份(广东省和湖南省除外)的业务,包括36家门店,经营面积31万平方米,交易方式为相互持股。可惜时隔2个月后,因种种因素“谈不拢”,双方放弃签署正式文件,该笔交易最终告吹。


  “作为泰国正大集团麾下企业,卜蜂莲花在华业绩持续不佳。一直笼罩着亏损阴影的卜蜂莲花若能以合理价格或资本手段出售门店,对其而言是件好事。虽然最终物美和卜蜂莲花双方放弃交易,但如此知名的两家中外零售业巨头曾经确确实实考虑过换股收购门店事宜,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上述接近TESCO的人士表示。


  此外,今年一度还在市场有过关于家乐福、易买得等大型外资零售企业或出售中国区业务的传言。今年7月,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旗下百佳超市开始做策略评估,也在谋划出售。


  “大型零售商抱团取暖、规模化的大型并购在今年成为前所未有的趋势。对大型并购的弱势方而言是‘自保’,对强势方而言则是希望通过并购来降低成本、扩大营收、提升竞争力。上述TESCO与华润系并购案、物美收购卜蜂莲花意向等案例,意味着原本相对稳定的中国零售业界‘三足鼎立’——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区域民营企业格局在今年被打破,未来零售巨头之间的并购还将继续。”杜斌如是说。 
page(0);


  2013年零售业大事件


  ● 1月:沃尔玛郑州二七店关店,并承认无锡红星路店、深圳园岭店分别于4月8日、4月20日起停止营业。


  ● 3月:台湾统一集团麾下统一优玛特关闭在北京首家门店,该店租约并未到期,关店应与业绩不佳有关。


  ● 北京百货大佬贵友关闭方庄店。


  ● 7月:成都春熙商圈开业20年之久的太平洋百货关店。


  ● 8月:华润创业发布公告,称与欧洲零售三强之一的Tesco订立备忘录,可能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涵盖双方在内地及港澳的全部门店,华润创业与Tesco各占80%和20%的股份。


  ● 9月:TESCO乐购中国区首店关闭。


  ● 10月:卜蜂莲花退守广东,物美商业拟以换股方式收购卜蜂莲花中国区36家门店,但双方意向公布后,卜蜂莲花部分员工与供应商“恐慌”,导致物美购卜蜂莲花接管方案生变。最终双方未能成功签约。


  ● 吴坚忠辞任物美董事长。


  ● 11月:为了优化地区商业布局,沃尔玛江苏淮安店于11月20日关店,连云港(3.63, 0.03, 0.83%)分店于11月22日关店。


  马新生辞任联华超市董事长一职,今年8月,其百联集团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的职务已由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陈晓宏接任,此举意味着马新生彻底淡出百联系。


  ● 12月:联华超市公告披露,公司于12月4日接到百联集团的通知,曾任该公司职工监事的道书荣现正在接受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纪委部门的调查。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page(0);

Copyright © 2024 CFW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