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26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杨庙丝织产业出路何在?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26日

“今年的情况比去年稍好一点,但能不能盈利还真难说。”尽管到目前为止嘉善裕隆纺织有限公司今年的销售收入已达3000万元人民币,但总经理张裕隆仍然对未来没什么信心。据了解,去年杨庙镇丝织产业年产值达13.9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49%,是当地民营经济的主导,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缺乏竞争力,目前当地的不少大型丝织企业已出现“入不敷出”现象,众多小型个体经营户更是难以为继,纷纷考虑转行。

从“日进斗金”到难以为继

经营家庭丝织工厂出身的张裕隆告诉记者,裕隆纺织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现有员工200多人,年产值近5000万元,是杨庙镇工业园区规模最大的丝织企业,“但是去年公司已经入不敷出了。”

目前在杨庙镇工业园区,类似裕隆纺织这样有点规模的丝织企业有11家,总投资2.85亿元,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产值达8.6亿元。虽然丝织业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但在整个园区效益居前的是建材企业。

“前两年已经有几个规模比我们大的经营者转行做木业了。”来自杨庙镇翁村村的刘根兴经营丝织生意已有18年,他告诉记者,虽然上世纪80年代杨庙丝织产业曾拥有“日产万匹,日进斗金”的规模,但由于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外地竞争者的大量出现,许多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都在考虑退出,“如果一两年后生意还是不好,许多企业会考虑转行。”

“三座大山”挡住发展之路

“公司投资3000万元,银行贷款只有几百万元。”在采访中,许多经营者表示创办企业大多依靠自有资金,很难从银行贷到款或贷不到期望数额的款。“缺乏资金是个私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谋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干窑工商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在翁村,从事丝织经营的90%以上为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也多为50万元以下。

“融资难、产品档次低、劳动力匮乏已成为丝织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张裕隆说,除了这些,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是许多企业难以做大的原因。“目前杨庙镇还没有经营户拥有喷雾织机这类较高档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多为头巾纱之类的低档半成品。”一名工商人士指出,由于产品档次低,许多企业一直没有稳定的大客户。

规范引导势在必行

目前,杨庙镇共有1118户个体纺织企业(家庭)户,6321台织机,2000多从业人员,分布在10个行政村中。由于企业规模小且常为单兵作战,使杨庙丝织难以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要改变这种缺乏组织的现状,政府的规范引导必不可少。”采访中许多企业表示,由于目前杨庙全镇只有翁村有纺织工业园,绝大部分个体经营户分散在家中,他们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逐步将这些企业“聚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目前杨庙镇政府已开始筹划建设一个占地约630亩、总投资为3660万元的丝织园区,吸纳经营户进驻从事辅料生产、面料加工等丝织相关产业,不少企业对此充满了期待。

来源:嘉兴在线





Copyright © 2024 CFW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