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志LUXE.Co
2016年6月22日
露华浓+伊丽莎白·雅顿,到底是不是一招好棋?业内正反观点大碰撞
华丽志LUXE.Co
2016年6月22日
上周四,美国老牌美妆公司露华浓(Revlon Inc.)宣布,以 8.7亿美元的价格(合每股 14美元)收购美国同行伊丽莎白·雅顿( Elizabeth Arden Inc,)。本次交易产生的成本协同效应预计将达到 1.4亿美元左右。同时,美银美林和花旗集团已承诺向本次收购提供 26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包括对 Elizabeth Arden 现有债务和露华浓的银行定期贷款、循环信贷额度的重组。
消息传出后,这一收购案引发了业界各方人士的激烈探讨。争论的焦点在于交易后,两家公司是否能双双摆脱目前困境,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下文中《华丽志》将美国网站 WWD 采集到的各方点评整理为正负面两大类,供读者分析参考:

部分财务数据
高速整合中的全球美妆行业如今牢牢地垄断在欧莱雅、雅诗兰黛、Coty这样的巨无霸手中,Revlon 和Elizabeth Arden 作为中型企业一直在苦苦挣扎:
近日,Revlon 公布的财报显示业绩有小幅改善,本季度净利润 11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了 90万美元;
Elizabeth Arden 本季度净亏损 2770万美元,好于去年同期的亏损 3400万美元。
据研究公司 IRI的数据,截至 3月20日,在过去 52个周,Revlon 一些面部产品品类业绩有所提升,旗下品牌 PhotoReady Powder 和 ColorStay Powder 同比分别上涨 22%和 7.8%。
目前,两家公司董事会正在审核合并事宜,Revlon 和 Elizabeth Arden股价随后在周五都有上涨,其中Arden 收盘价 13.88美元/股,涨幅超 49%;Revlon 收盘价33.25美元/股,涨幅约 6.6%。

正面观点
处境不利,但仍有希望
咨询公司 The O Alliance 创始合伙人 Andrea Weiss 用“处境不利,但仍有希望”来描述两家公司的现状。他认为,本次收购并不是两家没落的公司希望通过合作抱团取暖。事实上,双方旗下都有很多品牌组合,如果计划中的成本协同效应能够实现,那么未来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
合并后,去杠杆能力加强
上周五,投资服务公司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上调了 Elizabeth Arden 的股票评级。公司认为,Elizabeth Arden将能通过新贷款还清现有债务,但 Revlon 的股票评级因收购交易有所下调。Moody’s 分析师 Brian Weddington 表示,目前该交易仍在审核当中,杠杆率(净负债/调整后EBITDA)可能超过 7倍。他认为:“两家公司能否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们削减成本的能力。”
Revlon 首席财务官 Juan Figuereo 在周四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为了实现协同效应,首先会产生必要的开支。如若要实现 1.4亿美元的成本协同效应,Revlon 的杠杆率预计为4.2倍。但收购后,公司现金流将十分强劲,去杠杆能力加强。

市场互补
有消息称,合并后的公司美妆业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约 30亿美元,跻身全球美妆行业前 20名。公司将在所有品类都有涉猎:大众市场、高端市场、专业市场、彩妆、护肤和香水,并实现了两家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空缺互补:Elizabeth Arden 在中国市场知名度高,但鲜有涉猎拉美市场;Revlon 正好相反。Elizabeth Arden 的CEO E. Scott Beattie 认为,未来公司将在拉美市场获得更多香水业务机遇,特别是巴西市场。(详见:《华丽志》相关报道:“Revlon (露华浓) 撤出中国市场,“Revlon 以 8.7亿美元收购 Elizabeth Arden”)
拓展品类
本次收购让一些业内人士想起了Coty 集团的扩张计划。市场咨询公司 The Sage Group副总裁 Andrew Charbin 认为,尽管相比欧莱雅和 Coty,Revlon 的规模小得多,但合并后公司的业务将覆盖所有的渠道、品类。“交易将能强化 Revlon 的高端品类,拓展护肤品类”。
进军百货
投资研究公司 Jane Hali & Associates 的 CEO Jane Hali 介绍,Revlon 目前在沃尔玛、Target这样的连锁杂货零售商和药房销售产品,未来将进军更高端的百货商场。Revlon 彩妆业务业绩良好,Elizabeth Arden更精于护肤,未来两家公司将有更长足的合作发展。

质疑声音
协同效应不够
市场研究公司 WSL Strategic Retail 的 CEO Wendy Liebmann 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他表示,虽然能理解Revlon -Elizabeth Arden的强强联合马赛克战略,Revlon 看到了地理区位市场互补的优势。但双方业务的协同性远远不够。Elizabeth Arden 主营香水和护肤品类,而 Revlon 主营彩妆和护肤。两家公司在定价和分销渠道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这样的协同性太单薄了,合作机会很难找。
大众市场零售商不看好
一些零售商也不看好这笔收购,大众市场的零售商此时的态度与去年 Coty 收购宝洁公司品牌时相似(详见《华丽志》相关报道:“Coty 正式以 125亿美元收购宝洁 43个美容品牌,跃居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公司”)。他们希望合并后的公司首先重组好内部结构再去考虑其他战略。
有零售商表示,尽管 Revlon 旗下的一些品牌业绩有上扬迹象,但像 Almay这样的品牌正在萎缩。他提到了美国折扣零售商 kmart和 Sears合并的案例,事实证明这笔交易以关店告终。此前业内盛传 Revlon 或将寻求出售业务(特别是近来业绩不佳的 Almay),而现在的收购案着实让同行措手不及。一位零售高管心有疑虑:“或许这只是为了让 Revlon 在潜在买家眼里变得更有吸引力。”
一位连锁零售商高管认为,Revlon 想借此获得和欧莱雅、Coty 那样广泛的销售渠道。Elizabeth Arden的摇钱树是二线香水业务及自有品牌,而事实上这些业务正在下滑。

Copyright © 2023 华丽志LUXE.Co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