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工作信息
HENKEL
Indirect Purchasing Manager, Kore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ENKEL
Flexible Lamination Sales Manager - East Chin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Junior) Medical Assessor - l'Oreal Research & Innovation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Assistant) E-Commerce Manager, Biotherm,Tmall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North Asia & Sapmena Zone bt] Enterprise Solution Architect, Shanghai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sr.) Supply Chain Executive, Planning - Ysl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Influencer And Digital Marketing Executive For Fragranc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Marketing Director - Orved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Assistant Brand Manager For Adidas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Brand Manager For Fragranc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Digital Technology Senior Manag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Assistant Brand Manager For Gucci
正式员工 · SHANGHAI
JCPENNEY
Quality Engine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Indirect Purchasing Manag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ENTRIC BRANDS
Coordinator, Operations
正式员工 · GUANGZHOU
H&M
Business Controller - h&m Mov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M
Transport Coordinator
正式员工 · SUZHOU
H&M
Business Controller, Sustainability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M
Loyalty Manager Greater Chin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ESTÉE LAUDER COMPANIES
Function Manager,Talent Acquistion
正式员工 · BEIJING
OH POLLY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r (bo And Tee) China
正式员工 · GUANGZHOU
HENKEL
sr Specialist Raws & Packs Procurement
正式员工 · SHANGHAI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8年12月12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10大理由论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崛起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8年12月12日


    危机面前抓住契机

    10大理由论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崛起


    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沈志文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时期,困难摆在面前,契机也在眼前。如何在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抓住机会,打造“中国核心竞争力”,再次成为中国的有识之士们思考的一道命题。

    要想打造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品牌”战略的提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战略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发展和壮大,是提升中国商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崛起,条件诸多、理由充分:

    理由1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为中国服装品牌的成长与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环境和发展契机。

    近年来我国的GDP增长迅速,据有关数据统计,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400美元;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苏州等主要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其中,上海已经突破12000美元大关。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有望突破3000美元。

    根据美林和凯捷联合发布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截至2007年底,中国达到510万美元的富裕人士接近50万;而未来5年,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将会再增长一倍,接近100万户。

    据不完全统计,拥有20万美元以上资产额的中国家庭数量增长更快,预计到2011年将突破1000万户。如果以每户人家三名成员的数字计算,人数有近3000万,这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消费将会进入快速增长期。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富裕阶层和强有力的GDP增长速度,将给中国带来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旺盛的消费能力。

    虽然当前,正值全球金融危机,众多国外知名品牌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减弱,开始迈入品牌发展的萧条期,但是这恰恰为中国新品牌的诞生、发展和老名牌的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环境和发展契机。

    理由2

    消费趋于理性

    盲从与被动将不再是消费主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和理性,不再唯洋是从。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大鹏曾说,现在的品牌不是简单冠个洋名,搬个洋品就能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了,我们的消费者完全有自己判断市场的能力。

    据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青年的消费观在经历了一个浮躁的从众消费观阶段之后,逐渐进入理性消费阶段。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从众消费观”在青年人中逐步退场,他们注重个性化的自我消费形态,开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产品适合自己;他们也大多熟悉国际知名品牌和品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并非如以往一窝蜂似地追赶市场上时兴的东西,青年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往往货比三家,减少了盲从和被动。

    这样的消费心态,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品牌的孕育,对其成长也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

    理由3

    产业链完善齐备


    为打造优秀的中国服装品牌提供了质量保障。

    中国拥有完善的服装加工和生产体系。它从服装的原材料(包括纺织、织布、印染、后整理等)到后期服装的精加工形成了一个庞大和完善的产业链,其综合配套率(包括机器和零配件)稳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世界名牌加工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中国为自己品牌做出优秀产品的质量保障。

    理由4

    时尚媒体日益成熟


    与国际时尚信息同步的传媒机构已经形成。

    中国已经出现了能在第一时间与世界信息同步的媒体机构。如转播过精英世界模特大赛等知名时尚赛事的中央电视台,连续几年成功举办了“风尚大典”且在上海本地异常活跃的生活时尚频道等。此外,我国时尚类杂志名目众多,且销售量逐年攀升,如《周末画报》最高发行量高达150万份。强大的发行规模、即时的资讯渠道都显示出国内能发布时尚信息的一流媒体已日趋成熟。

    理由5

    商业环境逐步现代化


    规模级的商业区为一流服装品牌的生产、展示和销售创造了优良的商业环境。

    我国以上海和北京为中心的大型城市已初步完成向国际化商业城市的转型。据统计,2006年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为88.7%,其次为北京,为84.3%;而截至2007年,北京市营业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共有100家,其中百货商场就有63家。而在上海,以中信泰富、恒隆广场和梅龙镇伊势丹为首的“金三角”购物带,以港汇广场、正大广场为中心的航母级的购物中心等商业区更是比比皆是。这些都为一流品牌的生产、展示和销售创造了优良的商业环境。

    理由6

    会展业蓬勃兴盛


    不仅为服装品牌的发布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拉动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到现在,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其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中国有4900家专业展览公司,比2004年增加了25%;展馆可供展览面积达322万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了11%;在国内共举办了3800个展会,比2004年增加了6%;出国办展950个项目,比2004年增加了26%。

    2001年~2005年的5年中,中国国内展览项目数量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出国展览项目数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到2006年末,中国共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170家,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达536.58万平方米,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室内展馆,三分之一为室外展馆。展览总面积已居世界前列。

    国内的服装展会,如北京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海的国际时装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一些国际知名展会,如巴黎的PV展(即第一视觉面料展)也都选择中国作为自己全球巡回的一个站点。这些都为品牌的诞生和作品发布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理由7

    教育接轨国际


    全套引进国外教育模式、大量引进国外专业设计师作为教师,为品牌的孕育和品牌设计师的发展创造了有益的土壤。

    国内的高端服装教育也开始与世界接轨,其时尚信息的研究已经与国际同步。如全套引进国外教育模式、大量引进国外专业设计师作为教师、使用全英语国际化授课方式的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从创立初期就建立了由国外时尚专家组成的信息中心,每年定期对外发布最新的时尚资讯,该中心搜集分析的时尚信息常年被国内主流媒体引用,如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刊《新民晚报》。学院内还成立有时尚文化研究室和世界奢侈品牌研究中心。拥有这样信息平台的时装学院为国内时装产业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培养了国内第一批本科学历的制版师,不少学生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纷纷获奖。这些,为品牌的孕育和品牌设计师的发展创造了有益的土壤。

    理由8

    学习范本近在眼前


    了解国际时尚品牌的操作模式,锻炼“与狼共舞”的应对力和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知名服装品牌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我国市场,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国外的服装品牌明显加快了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有大约60多个世界顶级服装品牌和500多个世界知名服装品牌在中国市场立足。在北京和上海等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不仅高档服装市场为国际品牌所占据,而且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已开始向中高档,甚至中档服装市场快速渗透。如今,无论是老牌时装品牌如范思哲、纪梵希、阿玛尼、圣罗朗,还是相对年轻的时装品牌,如D&G,马克・雅各布、罗伯特・卡瓦利等,都能在国内大中型城市内找到专卖店。这虽然给民族品牌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但是也让民族品牌通过实战了解了国际品牌的操作模式,锻炼了其“与狼共舞”的应对力和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理由9

    四季分明利于服装业发展


    不同的季节都有相应匹配的服装品类,保证了对各类服装的需求空间。

    我国的各大主要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它们的纬度适中(分别是31.14度和39.54度),气候宜人,四季鲜明,春夏秋冬温差明显,不同的季节都有相应匹配的服装类别,保证了对各类服装的需求空间。而有些热带国家,一年到头只有一个季节,即夏季。在这样的国家里,几乎都是清一色的T恤、短裤、裙子等夏季的衣物,人们不需要茄克、毛衫和大衣,这就局限了各类服装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纵观当今世界的五大时装之都,它们的纬度也都在三十至五十度左右,如伦敦51度、巴黎48.52度、米兰45.28度、纽约40度、东京32.5度等,。这些城市都气候适宜,为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保障。

    理由10

    民族品牌日渐成熟


    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和品牌为拉动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族心理呼唤民族品牌,我们的邻国,日本或韩国的民众,在将他们的爱国热忱倾注在本国品牌产品消费上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质优作为消费标准的消费习惯。而作为生活在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国度里的我们,更急需一大批属于自己的品牌来承载这种民族依托,释放这种民族自豪感。

    如果说过去,我们的爱国热情还仅仅停留在抵制某国产品层面上的话,那么现在,最好的方式无疑就是创造自己的品牌。

    其实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某著名设计师曾在1990年应国际羊毛局邀请,向全世界发布1991年的52种流行色和200件套最新款式,这不仅是我国设计师首次赢得世界权威组织的承认,也让我国民众为这一设计师品牌的出现感到振奋,而当其产品在妇女用品商店上柜时,更是吸引了大批的订购。

    一个民族品牌的出现,除了满足人们心理上对于民族品牌的需求,获得民众强烈的支持外,我们的政府通常都会对民族品牌予以一定政策上的支持,包括在税收上、资金上、市场准入上等,其目的自然是希望通过消费本土品牌产品来拉动巨大的内需市场。像中国如此巨大的内需市场,如果完全通过消费国外品牌产品来满足内需的话,这不仅会是一个历史的笑话,而且也是不切实际的。尤其现在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加剧,造成各外向型企业来自海外的订单急剧减少,原先靠量赚取利润的外销方式已经开始影响到各服装企业的生存。与此同时,我国内需持续旺盛,内销利润空间超过外销,这就让不少企业出于生存的压力,而将原先的外线作战逐步转向内线作战;而且,要在产品上获得更多的收益,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它注入品牌要素,并加大这个品牌的影响力。于是外线转内线的变化加上企业品牌营销意识的升级,进而会为本土品牌的酝酿和推出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以上十大理由让人们不得不相信,中国本土服装品牌诞生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更多活跃在本土的民族品牌。这也为中国服装品牌真正获得国际话语权,成为全球高端品牌打下基础。







Copyright © 2024 CFW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