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9
工作信息
ADIDAS
Manager Retail Marketing Creative
正式员工 · 上海市
ABERCROMBIE AND FITCH CO.
Apac Creative Lead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sr. E-Commerce Manager For Skincar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ADIDAS
Senior Manager, Materials Availability Management
正式员工 · 香港
H&M
Demand And Supply Planning Manager (Store)
正式员工 · 上海市
ADIDAS
Manager, Costing Business Analytics
正式员工 · 香港
COTY
Senior Trade Marketing Executiv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E-Commerce Manager For Lancast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Assistant Brand Manag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Trade Marketing Manager For Fragranc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Brand Manager Adidas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E-Commerce Key Account Manag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ADIDAS
Senior Manager, Transportation Excellence
正式员工 · 上海市
ADIDAS
Manager Retail Training, East
正式员工 · 上海市
ADIDAS
Manager Costing Apparel
正式员工 · 上海市
L'OREAL GROUP
Business Relationship Manager Finance North Asi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E-Commerce Manager, Giorgio Armani, Tmall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E-Commerce Manager, Giorgio Armani, jd
正式员工 · Shanghai
ADIDAS
Manager Gbs Htr Operations
正式员工 · 上海市
L'OREAL GROUP
sr. HR Manager, North Asia r&i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Rewards And HR Controlling Manager, IT/Beauty Tech, na&Sapmen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IT Senior Business Analyst-Cybersecurity
正式员工 · Shanghai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10年1月19日
分享至
下载
下载
打印
点击这里打印
字体大小
aA+ aA-

“棉里藏金”中国纺企却难赚金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10年1月19日

1月5日,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代表内地328级棉均价)和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分别为14942元/吨和16525元/吨,较去年9月初上涨了15.7%和24.4%;较上年同期上涨了37.3%和40.0%。

    棉价上涨并不是短期迹象,国内一家大型棉花贸易商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全正涛昨日表示,实际上自去年10月份以后,棉花价格就开始抬头,当时最低棉价13000多元/吨,持续上涨至今,最高品类已超过16000元/吨。行业内认为高涨的棉价仍有可能继续提升。

    原因:供需失衡下的战役

    对于棉价上涨的原因,供需矛盾突出所导致的价格走高成为最普遍的猜测。

    来自于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的最新预测显示,本年度(指本棉花年度: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初期棉花工商库存比上年减少超过100万吨,减幅达49%;本年度棉花产需缺口达到345万吨,较上年扩大156万吨,幅度达到82%。

    去年天气灾害,使得棉花主产区产量大幅减少。“新一年的植棉意向提升不大也使市场对棉花增产的希望大打折扣,成为未来棉价支撑因素之一。”冯梦晓称。

    更不容忽视的是,棉花价格涨跌的背后都藏匿着外资企业炒作的身影。据了解,目前已有路易达孚等多家大型外资棉商取得了在中国参与棉花收购、加工及经营业务的许可证。

    “大量资金不仅进入棉花期货市场进行投机行为,还进入到了棉花购销市场,加剧了棉花资源惜售现象。”冯梦晓分析说。






    矛盾:上游快涨下游难涨

    谈及棉价上涨,多家服装企业老板都忧心忡忡。一家出口欧洲的沈服装贸易商刘女士透露,如果对比一下棉价上涨前后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她家的产品综合成本提升超过了10%,但是实际价格涨幅却不足5%。“加工成本的上涨足够明显,然而出口的服装价格却并不敢贸然涨价”。

    记者从沈阳服装纺织行业商会了解到,沈阳本地企业大多需要到南方纺织产业集中地区采购原料,因此成本增长压力更大一层。

    然而,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发布的去年11月CPI走势中,衣着类商品价格却同比下降了2.6%。

    和平区一大型商场服装商场的工作人员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秋冬上市的各类服装价格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

    这种上游成本猛增、下游价格不能同步涨价的矛盾性,使得同处在纺织产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企业,并没有在扩大的行业利润空间内全部受益。

    分析:上下游利益博弈

    日前,国家发改委在地方调研时曾传达的思路是,政府对棉花的调控政策将首先保棉农,其次是保纺企。

    纺织行业上、下游成本传导“失灵”,这种利益博弈,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纺企无法有正常的价格传导机制。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纺织产业上下游之间成本传导之所以不顺畅,除了国家在调控思路上的影响,与中国纺企产业集中度不够高、没有摆脱初级加工企业的被动性有很大关系。价格之所以并不是市场需求的首选,是因为服装产品没有走过产业升级、集中度提升的阶段。

    “从未来趋势看,小型服装加工企业并没办法独立生存,而整个行业的分工将细化明显,从加工、销售到品牌营销,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企业在分工,这样价格传导才能顺畅。”上述那位出口欧洲的服装贸易商刘女士表示。

    因此,胡星斗认为,只有当整个产业链条建立了足够明细的分工,企业成规模发展,才能让上、下游企业在价格波动中全部受益。

    来源:华商晨报







Copyright © 2023 CFW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