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华丽志LUXE.Co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3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法眼看时尚】美国 Sephora 遭中国姑娘起诉,打击代购还是种族歧视?

记者
华丽志LUXE.Co
发布日期
2014年12月3日






《华丽志》特约撰稿人简介:笔名“人九斤”,跨界创业者。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哈佛大学法律硕士。2013年在纽约 Fordham University和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 CFDA 设立的全球第一个时尚法研究中心学习。本人执着于研究各类时尚界的法律问题以及法律圈的时尚潮流。


始于法国的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Sephora )极大地改变了女性购买化妆品的习惯,一站式、手提购物篮在香气扑鼻的五彩世界里描摹美丽,任何女强人都会在丝芙兰找到自我最强烈的女性特质。当然,爱美的男性也越来越多。


刚刚过去的 11月初,我的 gmail 邮箱照例收到了美国丝芙兰一年一度的 VIP 会员促销周广告,身边的美国女朋友也纷纷询问在国内的我是否需要友情代购。因为去年的存货还没有用完,我没有太过在意今年的活动,而在过去的两周,一起集体诉讼案件悄然登上了各大美国主流媒体——四名在美国生活的华裔女孩控告丝芙兰和母公司 LVMH 歧视亚洲族裔。


“集体诉讼”、“中国姑娘”、“网络促销活动”、“化妆品巨头”,这些关键词让我兴致大发,忍不住好好扒一扒这次事件。


1. 扒一扒律所:WIGDOR, LLP






嗯,上面这个真的不是某男装的网站首页啊!这真的是 WIGDOR 律所创始合伙人Douglas Wigdor的个人页面,有没有很迷人!!立刻有美国律政剧的代入感~


WIGDOR,LLP 是美国排名数一数二的从事劳动法诉讼和歧视性案件的精品所(Boutique Law Firm,执业领域十分垂直细分)。另外,WIGDOR也以代理具有新闻价值的案件而闻名。创始合伙人 Douglas Wigdor,此君极其牛叉,罕见地同时拥有英国和美国的律师执照,以诉讼见长,在法庭上所向披靡,殿堂级大师,而且此君的案例经常被法官引用,是美国超级律师评分中的最高分获得者。


这次Douglas亲自代理 Sephora的案子也是有迹可循。


一方面,寻求吸引眼球的案件是 Douglas一贯的作风:刚刚出炉的报道称他本人正在起诉 SoulCycle(纽约最有名的健身房品牌之一),因为 Douglas曾经帮助一名教练起诉 SoulCycle工资支付违法,所以 SoulCycle戏剧性地禁止了他的会籍;之前 Douglas打赢了标的 750万美元针对沃尔玛的歧视诉讼以及标的 800万美元的《Source》杂志主编受到性别歧视的案件,歧视类案件一直是此君的爱好所在。


另一方面,之前一系列的歧视案件受害人群锁定于黑人和拉丁族裔,而随着中国人和亚洲族裔在美国的爆发式增长和影响力,这次的 Sephora 案件虽然比较简单,却不失为获得曝光率的极好机会。


2. 扒一扒案件

我饶有兴致地读完了26页的诉讼书。


原告是四位中国裔女生(诉讼书中均为中文拼音的名字,初步判断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 ABC),分别来自纽约,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诉讼对象是Sephora丝芙兰以及母公司LVMH。


为什么这次诉讼更有意义?WIGDOR 在起诉书中特别强调了该案的意义,即近年来在奢侈品百货公司实体店铺人种歧视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黑人大妈就曾经在Barneys购物时候被禁止触摸奢侈品皮包。而这次案件是基于线上营销活动的歧视案件,凡事结合了互联网就不一样了,对于法庭、对于代理的律所都是一次崭新的经验。


Sephora 丝芙兰在美国有一个完整的会员体系,共有三个层次:




最低档的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加入的基础会员级别;

再高一级,前一年累计消费满350 美元可以成为 VIB 会员;

最高档次是前一年消费满 1000 美元成为 VIB Rouge 尊享会员。



加入会员的方式通常就是营业员拿出一个银光闪闪的会员小册子里面夹着一张会员卡,结帐时候开通就好,这一点中美都一样,反正一般人都不会看会员小册子的内容。(友情提示:需要看得仔细一些,因为美国有一种会员卡是信用卡,直接跟信用纪录挂钩)


(下图:丝芙兰邮件发送的VIB会员促销活动图片)







今年 11月6日开始的 5 天周期是 Sephora 丝芙兰的会员折扣季,即一年就只有一次机会全场商品打八折。根据今年的营销广告来看,这次活动没有数量和单品限制,线上商店和线下实体店都同时适用,并且 VIB 及以上会员拥有优先购买的期限,一般为活动开始的头两天。11月6日晚上12点,和往年一样,Sephora 的官方网络商店瘫痪了。紧接着第二天11月7日,Sephora 就在它的 Facebook 官方页面贴出公告:为了打击某些消费者大宗囤货和再销售,也为了恢复网站运行,决定注销一些注册的会员邮件地址。


之后,这些遭受注销的会员立即在 Sephora 的 Facebook 页面留言希望恢复会员身份,并且要求丝芙兰道歉。丝芙兰随即设立了一条热线电话,宣布帮助恢复会员的邮件地址,但是经过多人试验,邮箱地址依然得不到恢复并被告知,“it is the final decision”。Facebook 主页立即民怨沸腾。












WIGDOR在诉讼书中查明了事实,即丝芙兰这次注销的都是以 qq.com,126.com或 163.com结尾的看上去象中国人使用的邮件地址。并且在注销当时11月6日,普通会员(即还未来得及参与促销)的这些邮件地址也被一并注销;也就是说,Sephora丝芙兰采取的注销手段从根本上与宣称的“为了恢复网站运行”的目的无关。况且,普通会员级别属于上一年度未达到 350 美元购物门槛的一类,也不符合“大宗囤货”的判断。


会员的所有积分和会员资格因为邮件注销而一并消失,如果需要继续享有会员权利,必须重新累积 350-1000美元的购物金额。对于这个情况,这四名中国籍女性在诉讼书中提出了损害事实的认定,要求法院裁明:


1)是否丝芙兰注销帐户的做法是基于会员实际种族、国家和族裔而产生的歧视?


2)是否丝芙兰的做法是基于自己对这些会员种族、国家和族裔粗暴的预设判断?


3)受害者会员和被告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


4)是否违背了合同关系?


(下图:丝芙兰在 Facebook 上关于此事的声明截图,现已被删除)







3. 扒一扒推理逻辑

根据 Fashionista网站的小道消息,丝芙兰方面将会坚决地在法庭上进行反击,并且再三强调了注销邮件帐户是为了修复瘫痪的线上网站。


Sephora 和 LVMH的正式辩护我们拭目以待。但从各方面来看被告胜诉的可能性很低。


首先,在举证阶段,基于互联网的属性,注销手段和标准相对容易查明,如果注销的邮件地址中类似于qq.com,163.com或126.com的帐户占有绝对多数,那基本上丝芙兰没有任何可以辩解的可能。


其次,从目的正当性来分析。我认为有两个辩护可能,一是为了修复网站功能,二是保护品牌,打击囤货再销售。两者立场都有些薄弱:


1)从技术上无法说明注销中国邮件地址对修复的作用,况且被注销的群体中包括了基础会员(非VIB以上会员),这批会员在注销当时还未获得参与网上促销的权限;


2)对于“打击囤货再销售”的目的正当性本身存在无法证明的困难。一是丝芙兰官网的使用守则(Terms of Use)中并没有明确这一条,仅仅含有打击欺诈、未经授权和非法行为的条款;即使存在囤货再销售,消费者也已经支付了合理对价(8折),参考美国知识产权领域“First-Sale Doctrine”(初售理论),即一个含有商标的物品被初次合法购买以后,购买人无需征得卖方所有权人同意就可以自行处置,比如出租、再销售。在这个案子里面,消费者购买的渠道显然是合法的。


最后,从行为手段上看也十分不利于丝芙兰。解决大宗囤货再销售的手段有多种,最直接的,丝芙兰在活动中本可以用限购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却反而使用了注销邮件地址的方式,手段合理性的质疑空间很大。


4. 代购这件事

在美中国人代购这件事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从美国丝芙兰的中国消费者群体来分类,大略有以下几种:居住在美的华裔中国人,购买自用; 居住在美的华裔中国人为其它在美中国人代购;居住在美的华裔中国人为中国客户代购;中国客户直接海淘。


其中,最后两种人群处于灰色地带与否,与是否违反关税条例有关。


就化妆品来讲,我认为丝芙兰有些操之过急。因为美国本土的丝芙兰对精明的中国客户来讲,并不是价格最优的首选。YSL、Armani、SKII等偏高端的品牌在亚洲某些免税地区购买更为便捷。而且化妆品对于“职业代购”来说通常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可赚差价有限,不方便夹带,容易被扣税,税额很高。


通过不完全的调研得知,“代购”倾向于不再使用收取商品原价百分比服务费的计价手段,他们不太愿意向购买方透露商品真实的原价,以赚取尽可能高的价差。价差的产生方式可以是源头上压低进价(如去Outlet购买、打折季购买、拿到品牌内部VIP价格),然后在进入国内时采取不缴纳关税的手段(灰色地带的转运公司或人肉夹带)。


目前,“代购”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旦陷入价格战,就催生出了假代购群体,即从国内批货假称自己是生活在海外的代购,或者半真半假掺着卖。


有竞争力的“代购”通常的业务特色是“限量”,即他们可以拿到奢侈品牌限量供应的商品,与一两个高级店员搞好关系,互利互生或者本身有品牌内部资源。


回到这次诉讼来说,Sephora 和 LVMH显然不想跟中国消费者产生较大的磨擦,所以在非正式反馈中故意弱化了打击囤货再销售的口径,而转为强调修复网站功能。文化偏见在任何国家都是正常的,也许在美国,经常听到的是中国企业的上市成功案例或者中国工厂工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经常看到的是富裕的甚至暴富的中国人旺盛的购买力,由此产生的偏见也就不足为奇。


最后,为这四个中国姑娘点赞,诉讼不易,维权不易,佩服她们的勇气。

Copyright © 2024  华丽志LUXE.Co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