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
工作信息
HENKEL
Indirect Purchasing Manager, Kore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ENKEL
Flexible Lamination Sales Manager - East Chin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Junior) Medical Assessor - l'Oreal Research & Innovation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Assistant) E-Commerce Manager, Biotherm,Tmall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North Asia & Sapmena Zone bt] Enterprise Solution Architect, Shanghai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sr.) Supply Chain Executive, Planning - Ysl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Influencer And Digital Marketing Executive For Fragranc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Marketing Director - Orved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Assistant Brand Manager For Adidas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Brand Manager For Fragranc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Digital Technology Senior Manag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Assistant Brand Manager For Gucci
正式员工 · SHANGHAI
JCPENNEY
Quality Engine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Indirect Purchasing Manag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ENTRIC BRANDS
Coordinator, Operations
正式员工 · GUANGZHOU
H&M
Business Controller - h&m Mov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M
Transport Coordinator
正式员工 · SUZHOU
H&M
Business Controller, Sustainability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M
Loyalty Manager Greater Chin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ESTÉE LAUDER COMPANIES
Function Manager,Talent Acquistion
正式员工 · BEIJING
OH POLLY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r (bo And Tee) China
正式员工 · GUANGZHOU
HENKEL
sr Specialist Raws & Packs Procurement
正式员工 · SHANGHAI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10年9月28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新消费时代的诱惑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10年9月28日


  中秋、国庆双节联袂登场,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消费成为从商家到个人的主要议题。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我国公民国内旅游人数将有望达2.1亿人次。


  而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大促销力度,积极扩大消费。在中秋、国庆旺销时段,围绕餐饮、家电、服装、汽车、旅游等消费热点,积极组织开展购物节、旅游节、文化节、美食节等各类促消费活动,营造良好消费氛围,拓展消费空间,提振消费信心。


  信用卡保有量的增长应该可以从一个侧面佐证消费力量的壮大。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信用卡的发卡量已突破1.9亿张。根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估计,有赖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中国将在2020年拥有8亿~9亿张的信用卡发行规模,届时将首度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信用卡发行国。


  精明的国际奢侈品商们早已看到了这块庞大的市场蛋糕,在金融危机前后,渐渐加快了东进的步伐。作为经济领先复苏、稳定增长的新兴市场,果然不负所望,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80后日渐成为消费主力,消费理念正在升级,商业模式也在随之而变,一个“新消费时代”正在到来。


  消费升级


  人们的消费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由较低层次的消费转向较高层次的消费。所谓消费的升级,其实提高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价格和品质,更是消费者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升级……


  低碳有理



  低碳理念不仅体现在出行方式的变化上,也渗透进消费领域。




  低碳生活,通常是指生活作息时,减少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一度,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伴随着的是肆意消费、物欲横流,“勤俭节约”似乎成为物质生活匮乏的代名词。然而,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及忽冷忽热的天气,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节约的重视以及对于生存质量的渴求。


  当狂热的消费理念渐渐退潮,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更加看重品质本身。


  目前,在网络上,活跃着许多与低碳有关的族群。他们积极推广着“碳中和”的概念,研究探讨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并在论坛成立小组,旗帜鲜明地写着:“今天你减碳了吗?”


  与此同时,他们还附上了可以用于计算个人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器,通过提问一些关于你的住房使用情况(住房面积、用电、用水、用气等)、交通情况(飞机、火车、地铁、公交等)、生活习惯(塑料袋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用电脑时间、肉食情况等),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回答完问题,就能够计算出你一年内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以及因此全球温度增加多少等,将“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


  李含是一家外资企业的白领,对于低碳生活,她自己有着独到的理解:“低碳生活,其实正是一种不用挥霍消费品仍能使自己生活充实、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碳排放上做减法,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空气质量才能用加法来计算。”因此在李含看来,低碳消费,并不是过着“苦行僧”般的日子。


  “消耗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78.5千克的二氧化碳,要种上一棵大树才能够把这些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给吸收掉。”自从一年前了解到这些后,李含的生活有了180度的转变,不仅从网上学来了一套本领,用抽油烟机等的废油制作肥皂,代替家里的化学制剂,还把每天的“所作所为”记录在本子上,看看自己今天“低碳了没有?”如今,在她家中,从洗头、洗脸、洗澡到家务,使用的都是她自制的各种不同性能的手工皂,而且因季节的不同,研制的“配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李含俨然已是一个化学家。在穿衣方面,她也有着自己的心得,“尽量少买衣服,如果非买不可,尽量选天然面料的、可以水洗的,这样可以少消耗石油、不去干洗店”。翻开李含的“一日一行”笔记本,其中一页记录着:“8月3日,坐电梯7层楼(1.526千克);开风扇5小时(0.225千克);洗衣机40分钟(0.117千克)……”


  其实,像李含一样的低碳一族还有很多,他们在改变自己生活细节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渗透着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并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消费新时尚——正如你所看到的,低碳主义的本真,崇尚的其实是简单,但又不以牺牲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内容、降低人的欲望为目的、代价,而是砍掉多余的枝枝蔓蔓,活出生活的本真。

 


  男性时尚消费时代来临




  中国奢侈品消费高速增长。


  很长一段时间,男性在时尚消费方面的话题,似乎都显得很冷僻。然而,随着眼球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用“时尚”来武装自己,越来越多的品牌也正着力挖掘男性市场的“金矿”。


  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开展的一项针对10个中国大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每5个中国城市成年男性会有一个自认是“新男性”,这一数字也得到另一个数字的坚实佐证,即同时随机受访的那些女性受访者中也有1/5的人认为自己的先生或者男友是新男性,据统计,中国新男性占成年男性总数的9%。这些现代生活中异军突起的新男性群体,正是男性中熟知时尚的群体。


  就拿化妆品来说,已不再是女性的专利。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使用化妆品,并且和女性朋友一样光顾美容院,成为老主顾。在欧美国家,男士护理用品的市场份额已占到整个化妆品市场的30%以上。我国化妆品销售总额已接近400亿元,年增长速度在9%以上,男妆产品正成为市场一大亮点。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负责人分析预计,男士化妆品的市场份额在今年将发展到40亿元,美容型、营养型、疗效型、多功能型以及原料天然化的化妆品成男士新宠。



  光顾美容院不再是女性的专利。


  看着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外化妆品品牌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欧莱雅、迪奥、妮维娅等纷纷推出男士系列化妆品,上海家化也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男性化妆品品牌“高夫”。随着更多男性化妆品的“出彩”,男人们不必“揩油”中性或女性化妆品,从头到脚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个性化妆品“装备”。


  近年来男士内衣的崛起让人不得小觑。据2009年我国男士内衣的消费支出调查显示, 年支出超过500元的比例约占7成,男士内衣消费走高,男士对内衣的穿着越来越重视,并且形成了固定的消费观念。此外,备受新男性关注的,还有珠宝等高端奢侈品。市场推广公司Unity Marketing发布的“2010年个人奢侈品报告”显示,男性购买珠宝的开支已经占据高端珠宝消费市场的20%。从2007年到2009年,女性珠宝购买量增加6.5%,而男性珠宝购买量同期却增加了10%。


  当然,除了这些新兴的消费品,男性对于传统项目消费的热情,也丝毫没有减退。男性对于技术有着天生的兴趣,因此复杂的科技产品说明书对于他们来说,也自然不在话下。他们对于IT数码的偏爱,往往会高于女性,比女性更加信奉“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一切”。所以,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高端家电、混合型动力汽车、GPS定位等等新技术和新科技产品,针对男性的诉求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创造让男性爱不释手的新科技产品将会是未来整个时尚产业值得关注的领域。


  种种现象不难看出,“内外兼修”已是男性的一种时尚潮流,并不再是女性的专利。而面对激烈异常且趋近饱和状态的女性消费市场,一些厂商纷纷调整战略,生产针对男性消费的产品。如今,他们已经整装待发,摩拳擦掌,奔向其目标群体消费的空间冲杀过去……



  奢侈品“平民化”


  Cartier全球总裁Bernard Fornas曾说,在一个世纪之前,你必须是一个国王或者贵族才能够有足够的钱买得起Cartier,而在今天,你是企业家、是牙医、是律师,哪怕你是大公司的一个行政人员,也有可能买得起Cartier。


  大众市场如此迷人,以至于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奢侈品牌都开始思考是否需要延伸到大众市场。这种“全民奢侈”的大潮,让任何一个世界顶级品牌都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的品牌结构、产品线和市场策略,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处于发展中的新兴消费市场。


  不久前发布的《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达27.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日本。


  如今,一位年薪不超过10万元的中国白领,踩着Céline的鞋、拿着LV的包包,已经并不鲜见。在她们看来,宁愿每天挤地铁,省吃俭用,也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Made in France的LV包。“相比那些名贵套装来说,买一个包可以天天用,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挎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真的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最划算的奢侈品消费了。”一位叫V迷的网友在论坛中这样写道。


  正如外界所看到的,奢侈品本身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已经填补了消费者因在其他方面节俭带来的不便,痛并快乐地享受着奢侈品光环。在很多平民奢侈品拥趸们看来,细节是一个人品位和地位的象征。因此,类似包、围巾、手表、项链、耳环、戒指、小配饰甚至是U盘等大品牌的小物件市场尤其受关注。而且在价钱方面,这些小配饰也优势十足。或许,这就是平民的时尚逻辑。


  为应对更多平民化的奢侈品拥趸们的需求,聪明的老牌奢侈品也看准市场,推出副线品牌,在品牌精神和社会认知度上深深契合这类人群的心理需求。像Coach便将自己定位为“触手可得的奢侈品”,宣称其采购原料等严格承袭传统奢侈品的打磨,但售价仅为一半,这博得了以职业女性为代表的中产阶层的认同与喜爱;Armani推出了售价较为亲民的副线品牌A/X,新鲜青春的时尚气息,又不失主线原有的高贵优雅设计感,受到年轻人的广泛欢迎,也因此扩大了品牌的市场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已不再是奢侈品牌开拓的重点。2009年胡润百富发布的《2009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也证实了这一观点:2007年以后,奢侈品在中国发展最快的不是北京、上海,而是成都、哈尔滨、大连、重庆、西安、无锡、温州等二三线城市。因为与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广告、人力、运营成本更低,同类比较更少,中产阶层群体稳定,利润空间也更高。在奢侈品牌看来,拥抱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可以在新的市场空间中取得新一轮的成功。


  毫无疑问,奢侈品消费平民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消费趋势,这种趋势在奢侈品企业的跃跃欲试与“曲意逢迎”中,显得相得益彰。不知不觉中,他们帮助消费者的奢侈品欲最大化地实现了……


  商业消费模式之变



  找到文化契合点,是营销的新妙招


  在刚刚结束的新世界百货周年店庆活动中,人们再一次领略了打折促销的魔力。面积本不是很大的商场中人头攒动,好似新春庙会,品牌商家此时也自然赚得盆满钵满。打折促销固然收益明显,不过它已不再是促使人们积极消费的因素之一了。体验式消费、网站植入式宣传、主题文化营销、微博营销、团购……这些新兴的商家宣传促销形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同,人们以往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正因此发生变化。

 


  体验式消费卖场抢滩



  某商场正在举办的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以前的商场都是一门心思搞促销、拼返券,通过价格优势来赢得顾客。而近年来的商场讲究配套齐全,多元化经营:电影院、KTV、艺术展、走秀、涂鸦,甚至大排档,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让商场变得越来越有味道。大而全、小而精的格局,早已成为新商场承建的宗旨。


  在硬件逐渐丰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商场和专业卖场开始注重细节上的改进,具体则体现在较以往增加了许多体验消费环节的比重。


  刚刚过去的高温天气,使商家迎来了一年中的淡季。有的商家开始注重顾客的消费心理,将体验式购物心态再次激活。某家鞋店为了让顾客选上一双合适的鞋子,将今年流行的款式单独挑出一些,放在进店的入口处,让顾客随意试穿,因此该店也给人淡季不淡的印象。


  同样,某4S店在销售服务中试行“先用后买——购车体验式消费”活动,即客户在门店购车一周内(限未上牌)可免费使用,一旦在试用中感觉后悔即可取消购买全款退回,从而让顾客避免了“车辆落地打7折”的风险。


  而在一些家电卖场中,体验式消费也已成为卖场的主打。消费者除了可以看到中央空调、热泵热水机等产品展示,还可以很直观地感受中央空调的安装特点和效果,甚至对空气交换的气流走向都可以进行很直观的认识,空调销量也因此大幅攀升。为此,不少家电巨头也纷纷看好这种体验式消费。


  不能否认,时下这种全新的体验式经销模式,彻底打破了隔在买卖之间的那种传统经营的栅栏,而把商品“请”出柜台,并鼓励消费者实物体验的做法,更体现了现代开明商家以人为本的观念。或许,“非买勿碰”的“温馨提示”将会成为人们的记忆。


  文化营销 商场的杀手锏



  “非买勿动”已在逐渐告别。


  “价格战”在北京各大商场早已是家常便饭,这也是商家竞争的最后一招。对于这样的行情,很多商家其实并不理解。价格之争不仅牵扯商场的定位与形象,更会影响品牌的盈利与生存。而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者,也早已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促销方式变得麻木和疑虑。


  传统意义上依靠低价博取顾客的方式过于老套,不论是打折、满减还是满赠,都让见多识广的消费者“不感冒”。而商品与文化的契合点则成为了商场竞相跑位的新商机。


  当代商城的男装节、新光天地的新光文苑、西单商场的羽绒节、蓝色港湾的灯光节……许多商场想尽办法让文化与营销结合。从卖衣服、卖食品到卖一种生活方式、一站式体验,不论是商场还是顾客,现在所追求的都已不再局限于买卖关系,而是在竭力探寻产品本身包含的隐性东西——文化。商场提供的不仅是衣服、鞋帽、配饰,在满足消费者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还有更深层的精神需求,那就是文化上的享受。


  比如刚结束的七夕情人节、世界杯,各大商场纷纷抢商机:朝阳大悦城的“世界杯啤酒花园”、Gate新中关的“情圣晒客G节令”等主题活动,通过啤酒大排档、插画、讲堂等形式展现地方风俗、人文活动,为的也是这两个字——文化。


  小曹在七夕那天参加了Gate新中关的情圣晒客G结令,虽然她还是单身,但同样被商场推出的特色文化消费活动所吸引了。因为无论是消费者“成双”还是“落单”,都可能成为这个七夕的Gate超级情圣,赢取晒客大奖。小曹对记者表示,这样的活动要比单纯的七夕主题促销有意义得多。


  文化营销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商场的主题活动进入消费者的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满足了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同时,文化营销也为商场注入了新的血液,让产品、服务、价格、渠道这四大要素在文化营销中得以更完美地运用。


  品牌植入的魔力



  主题文化节的举办,让商场汇聚了更多人气。


  某冷饮品牌的“非常礼遇”活动是一款在开心网上比较盛行的小游戏,用户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来“非礼”好友,而游戏中的道具可以给予玩家更多特权。用户若想获得道具,便须购买实体的冷饮,用其木棒上的密码来激活。现在人们甚至可以在淘宝等网站上看到这种密码棒的出售,每根单价达1.5元人民币。


  不能否认的是,品牌在如开心网这样的娱乐平台中进行植入宣传,已成为品牌营销必不可少的一个方式,并最终促成消费的增长。


  这些植入式广告信息在SNS组件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开心网的案例也只是众多植入式广告典型中的万分之一。在广告盈利的模式中,除了网站首页的正版广告,更多的则是植入性广告,即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SNS网站开发的小游戏之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继而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


  除此之外,植入式营销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不得不提,即影视植入式营销。


  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品牌来说,深度融合型植入将成为他们最青睐的方式。有专家预言,未来影视植入式营销将超越影视这一单一媒介,与其他多种媒介营销相结合,如互联网、网络游戏、报纸、杂志、手机短信、小说等,将进入多媒介整合型植入的新阶段。


  例如在东方卫视等电视台和网络媒体上热播的《苏菲日记》中,巴黎欧莱雅采用了多媒介整合型植入的营销方式。在《苏菲日记》中,不仅有欧莱雅的化妆师客串,还在其中插入美容小知识、美容产品介绍等内容。除了电视媒体外,土豆网也成为了《苏菲日记》网络首轮独播平台。


  通过电视、视频网站、博客、时尚网站及报刊的多媒介整合型植入,欧莱雅的品牌和产品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观众甚至到销售终端指名买剧中的绝配无瑕粉底液系列、睫毛焕活精华液、清润保湿系列等。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认为,多媒介整合型植入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让影视媒介与其他媒介多元互动,充分挖掘多种媒介的特点,把品牌或产品与观众(消费者)的距离拉近,让品牌价值和主张占据消费者心智。这种植入方式品牌宣传力远远高于一般硬性的广告形式。

 


  意见领袖的力量


  有65%的人曾经在微博上追随过一个品牌。记者发现微博上许多品牌的官方微博都拥有着庞大的粉丝团体。当粉丝们看到这个品牌有新的信息时会转发或关注,粉丝们也会参与这个品牌所发起的活动。


  微博里有“可能感兴趣的人”这种类型的链接,所以品牌可以在微博上找到很多人,这其中就会有他们的消费者。而消费者也会通过微博上的链接,来到品牌的网站进行浏览。


  记者发现,中粮集团、伊利、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许多厂商已经与新浪微博展开合作,利用微博主动性传播的特性,展开了一些试验性的营销活动。以伊利营养舒化奶为例,新浪微博用户群中的庞大球迷有着高素质、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这与伊利营养舒化奶的目标消费群体有很大的重合度。伊利的广告代理商华扬联众伊利组客户总监唐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还没有广告主尝试过微博营销,伊利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就是要利用这个新的平台引起消费者关注,提升营养舒化奶的认知度和产品利益点,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


  截至2010年9月19日,伊利营养舒化奶微博“活力宝贝”的粉丝多达72566人,发表微博3531条,成为新浪微博在世界杯期间营销最具效果的一个品牌。


  而并未孤立展开营销尝试的搜狐微博,则是利用搜狐其他资源与各品牌进行深度合作,如中国电信、阿迪达斯、百威啤酒、海尔等一线知名品牌企业,都在世界杯期间进行了密集的广告投放,微博则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环节。例如针对学生和刚跨入职场的年轻人,联想与搜狐在世界杯期间共同打造了世界杯主题活动《司马TA燃情世界杯》,主打情感牌“你最想和谁一起看球”,并通过搜狐博客、搜狐微博、搜狐社区以及搜狐白社会,上传忆旧文字或图片,以丰厚的奖品吸引网友参与。


  缔元信网络营销专家曹芳华表示,目前微博营销的模式离不开广告,包括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以及广告主在微博平台上设立的官方认证微博,以此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而微博也无疑是目前广告主乐于尝试的一个广告传播方式。某门户网站微博负责人表示,微博用户对营销事件的接受程度通常会比传统SNS网站高。当粉丝喜欢某个品牌,则会很钟情于其营销活动,并最终促成消费。


  团购凶猛


  “团购就是团体购物,指消费者联合起来购买某样东西,以求得最优价格的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这是团购的定义。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无疑是吸引消费者的杀手锏,这也是团购这种新型消费模式如日中天的原因所在。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北京耀莱国际影城的暑期双人套餐就卖出了15万份,也就是说将会有30多万观众前往观影。吸引这些观众的,并不是该影院的老板、著名影星成龙,而是2010年的网络新宠——网络团购。“糯米网”组织了这次团购,它以仅相当于影票原价2.3折的超低价格赚足了人气。


  2010年以来,“网络团购”从北京、上海等地兴起,迅速向全国二、三线城市扩张。“观影团购”也仅仅是团购市场的“冰山一角”。据互联网咨询机构易观国际数据,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市场规模将达9.8亿元。


  “我真的没想到会这么便宜,10次游泳健身才99元,还送20元代金券。”供职于北京某公关公司的孙欢说。确实,网络团购打破了很多人的最低价格预期。打开团购网站的主页,人们会发现,1折上下的团购活动比比皆是。


  据不完全统计,在团购网的发源地北京,已有上百万人参加过网络团购。这些团购网站大多模仿美国的Groupon.com网站的商业模式,其发展速度甚至令业内人士感到惊讶。


  “团购吸引人,并不仅仅因为价格,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爱帮网CEO刘建国认为,对于那些大家没有时间去或是从未发现的好东西,团购网站把它们挖掘出来,又以比较好的价格呈现给消费者。这其实是丰富了大家的生活。


  对于商家而言,网络团购是一种独特的广告平台。当网上团购从美发券到游戏卡,从卫生服务到饭店套餐,几乎无所不“团”的时候,人们的消费已经在无形中被拉动了。


  新消费时代的双重推手


  社会与市场因素为消费领域注入了前行的动力,酝酿了大消费时代的到来。从往年的情况看,长假往往会成为刺激旅游股走强的短期因素,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消费需求增长也将勾勒出A股市场的远大“钱景”。


  80后 消费时代来了



  酒业行情见涨。


  CTR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最新中国城市居民调查显示,高端人群、大众女性和“80后”这三大消费人群正逐渐成为中国的消费主体力量,他们的消费行为及生活方式也映射出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发展变化。“80后”这股新生力量已经成为大消费时代的主力军,源于2亿“80后”已进入消费期。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文章说, 2亿“80后”从刚一出生就为中国经济的30年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是由于“人口红利”的因素。随着1980年开始的第二次生育潮出生的“80后”步入社会,房地产、餐饮、消费品等行业、企业大大受到“人口红利”的促进。美国婴儿潮一代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曾促使美国大量开设快餐店,促成了美国娱乐业电视肥皂剧的兴起;而当他们结婚并打算买点地产的时候,则造就了庞大的美国中产阶层。


  如今,在中国的时尚产品消费中,80后俨然已经成为风向标。在购买个性前卫炫酷的各种时尚产品时,在楼市和车市中,他们也在成为重要的消费生力军。为此,一些世界知名品牌不惜放下更为广大的客户群,也重新制定在中国的市场策略。尽管某腕表品牌将消费者圈定为8岁到80岁的整个消费人群,但它在中国地区邀请的首位形象大使还是选择了一位“80后”偶像。


  随着新一代人登上社会主流舞台,80后对经济的影响也开始出现。无论80后苦叹买房、买车、抚养下一代的任务如何“不堪重负”,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的膨胀速度足以成就消费时代的繁荣局面。


  城市化 消费的美丽进程?



  城市化是消费升级的必要条件。


  专家认为,从基本面来看,持续增长的消费升级势头与城市化进程不无关联。按国际惯例,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属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据测算,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由于政府出台的全面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根据预测,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4729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将达47.7%。


  城市的全面扩张自然伴随着可消费品的不断增多,消费心理也逐渐认同国际化城市的标准。由此可见,城市化从不同层面改变着社会消费心理,它与收入提高、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消费升级的必要条件,可以期待城市化浪潮带来的地产需求及其他领域的消费持续活跃。


  但人群向城市的转移不能等同于消费的必然提高。专家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消费总规模会提高,假如只片面重视城市范围的扩大,以及机械地增加城市人口,却忽视了新增人口能否享受社会保障、公用设施完善等问题。从长期看,新增人口的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会下降,最终使消费增速降低,由此也加重了中国经济的消费偏低问题。


  数据显示,未来5~10年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发展时代,城市化率会由现在的45.68%提高到60%左右。中西部城市群将成为城市化时代的突出亮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我国走向消费大国,并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新格局。眼下,中国经济有望全面复苏,城市化率的提高仍然是新消费时代重要的动力源之一。


  消费热催生概念股之恋



  消费概念受股市热捧。


  80后人口红利、城市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促成了中秋、国庆消费黄金周,在资本市场,已经活跃一段时间的大消费概念此时无疑会焕发新的生机,加紧吸金纳银。假日消费历来是中国社会消费的一个重点,受旅游旺季来临及政策利好频出推动,有个股早已闻风而动。数据显示,从7月初反弹至今,酒店旅游板块指数最高涨幅超过了30%,领先大盘将近20个百分点。


  佳节来临之际,不少投资者都在关注股市中的大消费概念,期待能演绎出一波像模像样的上涨行情。这样的期待一般出现在每年的两个消费旺季——年初的春节期间和中秋到国庆节黄金周期间。统计显示,居民在这两个时期的消费,通常可以占到全年消费的1/4强,股市自然也会形成相关的热点。中信证券近期发布研报表示,即将到来的长假将对旅游行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上市公司业绩也将产生较大的提升作用。


  2010年的春节黄金周旅游业的火爆局面为全年的旅游消费开了好头,而时下上海世博会的会期已剩不多,每天几十万人参观世博会,由此产生对旅游行业各要素的需求使得这里的商机不容忽视。因此,上海及华东地区的旅游及其相关企业,应该会在大消费概念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一大热点。经济复苏以及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广州亚运会的举办等等因素的存在也让股民们期待旅游板块的上涨。“从观光到休闲、从国内游到国际游,再从城乡发展的二元结合,旅游行业的增速会高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增速。”一位私募人士如是分析。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双节期间我国公民国内旅游人数将有望达2.1亿人次,即便旅游人数超过2.1亿,也不过占了全民中的少数。由于人口基数大,黄金周最主要的消费恐怕还是在食品饮料上,酒类是其中的浓重一笔。


  在市场的巨大需求下,突破“限价令”的高档白酒在5年时间内价格翻了几倍,双节旺季,白酒提价似乎已成惯例。今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未至,酒类消费品的涨价风早已呈现愈刮愈烈之势。数据显示,目前一线白酒的动态市盈率在25~30倍附近,二、三线白酒的估值更高,已经达到了30~50倍。分析人士认为,受通胀预期的利好刺激,今年酒类股表现比往年还要强。实际上,高端白酒新一轮涨价风波除了节前市场需求旺盛,还有原料涨价原因。今年以来的粮价上涨给以粮食为原料的下游产业带来了压力。无论如何,在食品饮料中,酒类股是对节假效应反映最直接的一个,自7月份以来,股市中的酒类股票普遍表现良好、涨势不断,成为股市上的重要投资标的,表现持续超越大盘。超市百货股票以及家电股同样值得多加留意。分析人士认为,旅游、食品饮料等概念股的涨势反映出了长假的黄金消费效应。









Copyright © 2024 CFW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