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工作信息
HENKEL
Indirect Purchasing Manager, Kore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ENKEL
Flexible Lamination Sales Manager - East Chin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Junior) Medical Assessor - l'Oreal Research & Innovation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Assistant) E-Commerce Manager, Biotherm,Tmall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North Asia & Sapmena Zone bt] Enterprise Solution Architect, Shanghai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sr.) Supply Chain Executive, Planning - Ysl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Influencer And Digital Marketing Executive For Fragranc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Marketing Director - Orved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Assistant Brand Manager For Adidas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Brand Manager For Fragranc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Digital Technology Senior Manag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OTY
Assistant Brand Manager For Gucci
正式员工 · SHANGHAI
JCPENNEY
Quality Engine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L'OREAL GROUP
Indirect Purchasing Manag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ENTRIC BRANDS
Coordinator, Operations
正式员工 · GUANGZHOU
H&M
Business Controller - h&m Mov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M
Transport Coordinator
正式员工 · SUZHOU
H&M
Business Controller, Sustainability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M
Loyalty Manager Greater China
正式员工 · SHANGHAI
ESTÉE LAUDER COMPANIES
Function Manager,Talent Acquistion
正式员工 · BEIJING
OH POLLY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r (bo And Tee) China
正式员工 · GUANGZHOU
HENKEL
sr Specialist Raws & Packs Procurement
正式员工 · SHANGHAI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12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三大平价时装巨头的上海之争(图)

记者
CFW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12日

  2006年2月24日ZARA登陆上海


  2007年4月12日H&M登陆上海


  2007年4月23日C&A登陆上海


  从去年年初西班牙平价时装巨头ZARA登陆上海,打响平价时装抢滩上海的“第一枪”,到今天C&A第四家专卖店扎根港汇广场,这场抢滩行动已经进行了一大半。号称“世界四大时装捕手”的平价时装品牌,在上海已经到齐了三家,独缺走运动休闲路线的GAP。“一流的设计,二流的面料,三流的价格。”花上几百元,就能拥有Chanel、阿玛尼风格的时装,这就是平价时装连锁逐渐走红的真正原因。再来看看在上海打擂台的这三家,销售目标是相同的,手段是类似的,不过各自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招"。今天我们就为您说道说道。在时装捕手之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一回合:价格之争


  既然打得都是“平价”招牌,那么价格之低就是他们的杀手锏了。卡尔・拉格菲尔德曾经为H&M推出三十几款限量服饰,牛仔装售价为500元人民币,白色棉质衬衫标价400元,结果顾客从早上6点就开始排队,一个上午进数卖光,长队里多的是提前请好年假的高级白领。而C&A更是将低价做到了极致。听说在卢森堡一家大规模的卖场中,在欧洲狂欢节的日子里,C&A店打折时,裤子1欧元一条,西装8欧元一件,买衣服还送衣架,便宜得有点不像话,真让顾客乐开了花。今年春天,H&M就以广告中的低价吸引了一大批的消费者。虽然这些服装来到中国后,价格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低,但仍受到热烈欢迎。在C&A里,通常T恤都在百元上下,牛仔裤200元左右,童装都在百元以下,而办公室行头基本一千块可以搞定一身。它们就像是麦当劳,应付我们对时尚的饥饿感,在不知不觉中把服装变得像快餐一样,价格便宜,购买方便,扔掉它也不心疼。


  在这第一回合中,ZARA以平均价格居榜首,其次是H&M,C&A以价格低而最终胜出。



  第二回合:设计之争


  每年米兰或者巴黎时装周的发布会上,在T台下有很多就是大都来自H&M、ZARA这样的大众时尚品牌。而在时装周结束两个礼拜后,我们就有能在他们的店里,花不到400元买到带有明显Chanel或者阿玛尼印记的衣服!另外,请一些大牌设计师作为自己的护身符,也是H&M惯用的手法。从卡尔・拉格菲尔德到时装界天才级双人组Viktor&Rolf,个个都是时尚老手。


  有人邀请顶尖设计师,有人便走快速之道。目前世界上推出新装最快的品牌依然是ZARA,从设计到上柜,周期只有12天,H&M大约需要40天,而12天的速度是让很多品牌赤着脚都追不上的。一个“急功近利”的时髦女孩,在这里迅速变身成一个“低价版”的麦当娜、又或者COCO CHANEL。时装工业金字塔的“最顶端”与“最基础”的部分,谁说就一定有着天壤之隔呢?所以相比较而言,C&A对潮流时尚的捕捉没有ZARA、H&M那么敏感、快速,它更像一个专业的服装卖场,各类时装一应俱全,但也许正是因为C&A省去那些昂贵的大牌出场费、出入五星级酒店的住宿费和交际费,所以才使得它的价格来的更低。


  不过在这一回和,ZARA以它著名的“十二天”快速反应,杀出重围,最终胜出。



  第三回合:包装之战


  ZARA、H&M、C&A各个都是身世显赫。创立于1947年H&M,今天在全球范围内的24个国家拥有1300多家时装店,而创办于1841年的C&A则更厉害,作为著名的家族企业,目前已是第五代了,并且在全球拥有1400多家商铺。不过在包装上,H&M自始至终都高举着"高调"的旗帜,今年3月H&M香港店开张时,由于有麦当娜主导的限量系列销售,结果开幕前一天即有数千位顾客连夜排队守候卖品!4月在上海开幕时,邀请了澳洲歌后凯莉・米洛做代言,搞了一个不亚于任何一线品牌排场的开幕典礼,这样大血本的广告,多少也能激起了点浪花,再加上一个一个明星如代言人般出场、亮相、赞美,多少也能获得一些关注。


  C&A在其中就显得处事低调些,除了请巴西名模GISELE BUDCHEN和歌手瑞其马丁做代言外,便很少在名人代言上多下本钱,来到上海后,既没有进行豪华的宣传,也没有巨星的出席,却静悄悄的在上海一连开了四家,从宽敞的店面和多样的商品来吸引顾客。


  看来这些高明的炒作,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看着这些热闹的排队人群中,我们大概能得出这个结论,这一回合包装之战,H&M胜出了。


  其实一件时装可以是快速消费品,也可以是从外婆手里传过来的压箱底宝贝。至于穿什么,买什么,都是每个人自己的决定。有时时尚金字塔的顶端,与基底的距离,可能只有一步之遥。不过服装最终看的还是质量,即便是品牌间争的你死我活,只要能让咱们消费者叫好受益,多一些价格上的诱惑,多一重时尚的选择,那么这场“时装捕手”之争,也未尝不是好事一桩。


来源:今日印象







Copyright © 2024 CFW版权所有,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