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好奇心日报
发布日期
2017年10月19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ICICLE 之禾时装周首秀,增加了一些年轻感 | 上海时装周

记者
好奇心日报
发布日期
2017年10月19日

作为时装周官方活动之一,ICICLE 之禾在上海合川路的之禾空间中办了 20 年来第一场时装秀。

矗立在 ICICLE SPACE 之禾空间门口两个高达 7 米柳滕编织的的牛和马面具是 2016 年春夏品牌重塑后的新形象 EARTHMAN,他们每一季都会以不同的样子出现。



空间一层原本的品牌旗舰店和法式餐厅变成了时装秀的举办场地, 这一系列名字为起点,28 套纯色的 look 展示了 ICICLE 巴黎产品线和 ICICLE 中国产品线,一个或轻松舒适或职业的女性形象从你眼前走过,气质沉着,极简的设计让材质和剪裁变得更突出。

尽管 ICICLE 之禾强调质感多于潮流,但首秀还是能在细微之处找到一些潮流元素,比如说将西装袖反手打结变成西装抹胸、不对称的解构长衬衣、有些夸张的特大号皮质或帆布手袋,都在增添一种年轻感。


“去年我们对整个团队进行了年轻化的转变。因为我们发现尽管 20 年不是一个很长的历史,但已经开始逐渐老化,设计师的年龄在变老,客人的年龄也在变老”,之禾集团成衣开发副总裁姚曼丽说。

从成衣设计、企划、寻购到版房,从灵感的 Moodboard、到系列展示再到最后产品的成型,姚曼丽都会参与其中,整个设计决策都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 ICICLE 之禾巴黎中心的国际副总裁 Isabella CAPRON 在谈到巴黎办公室的工作方式时,也强调了团队设计。



姚曼丽是 ICICLE 之禾的创始人叶寿增的学生,和叶寿增的妻子陶晓马是同学,2009 年加入之禾。在这之前于意大利 Escada 做了 7 年的针织品设计师。她觉得这几年中国做衣服的越来越专业化了,门槛也越来越高,“不像 80 年代改革开放,你好像是个人就敢做衣服,因为当时物资很缺乏,做衣服就能捞到一桶金”,她对《好奇心日报》说,“原来想要找一个做面料的人,或者有文化的版师很不容易,你什么都要自己来”。



尽管如今在中国找到更专业更成熟的人并不难,但在她觉得中国很多时尚品牌还是缺了一些自我意识,“中国人干事都喜欢一窝蜂上,但时尚其实是很多元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做什么样的动作,穿什么样的风格,每个人都可以是不一样的。而不是这个看卖得好抄这个,那个牌子卖得好抄那个。能做很多年的品牌都是很坚持自我的”,她对《好奇心日报》说。

题图、文中图来自:ICICLE、现场实拍

copyright_q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