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
工作信息
HENKEL
Hrbp Functions gc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ENKEL
Oes Key Account Manage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HANEL
精品店铺宾客服务专员
正式员工 · NAN JING SHI
VF CORPORATION
Manager, Corporate Affairs (Apac)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ERMES
Sales Executive
正式员工 · SHANGHAI
ABBOTT
Medical Nutrition Representative
正式员工 · NANJING
ABBOTT
Regional Sales Operations Manager
正式员工 · BEIJING
ABBOTT
Strategy & Operations Director
正式员工 · SHANGHAI
ABBOTT
Senior Technical Sales Representative
正式员工 · BEIJING
ABBOTT
Enterprise Account Manager
正式员工 · BEIJING
HENKEL
Head of Product Management Auto Oems Apac
正式员工 · SHANGHAI
HENKEL
Assistant Packaging Manager For Coloration
正式员工 · SHANGHAI
ADIDAS
Assistant Manager Buy Planning
正式员工 · SHANGHAI
KERING
Kering Regional Security And Asset Protection Manager, Greater China (China Mainland, hk, Macao And Taiwan)
正式员工 · SHANGHAI
CENTRIC BRANDS
Specialist, Vendor/Order Management
正式员工 · SHAOXING
KATE SPADE
(Senior) Area Manager, North
正式员工 · BEIJING
VF CORPORATION
Associate Counsel, Corporate (Apac)
正式员工 · SHANGHAI
ADIDAS
Senior Director Marketplace Strategy & Planning
正式员工 · SHANGHAI
ABBOTT
District Manager-Pharmacy-北京
正式员工 · BEIJING
PROCTER & GAMBLE
gc Storeroom Operations Analyst
正式员工 · GUANGZHOU
CHANEL
造型顾问
正式员工 · BEI JING SHI
CHANEL
精品部精品顾问
正式员工 · DA LIAN SHI
发布日期
2010年9月14日
下载
下载
打印
字体大小

洪晃砸180万开服装店:中国设计师的女魔头

发布日期
2010年9月14日

 尽管中国传媒界的数位女性都有“中国的奥普拉”之称,但洪晃可能是其中最名副其实的一个。



  洪晃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首席执行长,办着一本时尚杂志,主持过数档电视脱口秀节目,演过一部电影,写过三本书,她的个人博客已有约1.12亿点击量,微博有约83.2万粉丝。

  现在,她又想卖衣服了。

  她认定中国消费者不断增长的财富和提升的品位将帮助培养中国自己的卡地亚(Cartier)或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于是她自掏腰包投资,并利用自己的名人影响力宣传本土品牌。

  8月15日,洪晃展示、销售中国设计师作品的概念店“薄荷糯米葱”(Brand New China,简称BNC),在北京时髦的三里屯地区的一个购物中心试营业。该店楼上的邻居有阿玛尼(Armani)和范思哲(Versace)等大牌高档时装店。这间面积540平方米的时装店,将代销100多位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从服装,饰品到家具,不一而足。其中很多设计师在她主办的杂志《iLook世界都市》中都有过介绍。对于洪晃来说,有朝一日这些设计师做大做强时,他们有可能会在她的杂志上做广告,让她的公司赚钱。

  目前,本土品牌带来的广告收入不到iLook总收入的5%。该杂志发行量为五万份,每期定价为人民币50元(合7.46美元)。

  曾留学英国的设计师Simon Wang(王庆峰)说,其他时尚杂志只是出版物而已,是旁观者的姿态,洪晃则不同,她积极参与其中。Simon Wang的女装系列在BNC有售。在上海尝试开店失败后,他就一直在中国寻找零售机会。BNC的投资人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洪晃和她的几位朋友,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洪晃的店就是由他设计的,他的男装系列也在BNC试营业之日首次亮相。

  这一商业战略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兴趣广泛而多变的洪晃涉足过商业与传媒的多个领域,她经手的项目也并非每一个都成功。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她曾裁掉了名下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大部分员工。由于不赚钱,她不得不停办青少年时尚杂志Seventeen的中文版《Seventeen青春一族》。

  不过,对很多中国公众来说,洪晃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以及幽默调侃的写作风格很有吸引力。从她的博客中,读者得以一窥中国特权阶层的生活。


  现年49岁的洪晃在中国一直是位前卫人物。她已故的母亲是毛泽东的英文翻译和老师,她已故的继父在上世纪70年代时任中国的外交部长。文革期间,12岁的洪晃参加了政府一个培养未来外交官的项目,她被送到纽约市实行进步教育法的Little Red School House学校学习。

  1984年,她获得了瓦萨学院( Vassar College)政治学学位后在美国咨询公司甘维珍公司(Kamsky Associates, Inc.)供职。1986年,她25岁时成为德国企业集团Metallgesellschaft AG中国首席代表,年薪7.5万美元,而当时大部分中国人的收入都只有这个数的九牛一毛。

自称既喜欢大号T恤也喜欢高级女装的洪晃曾结过三次婚,第一任丈夫是名美国律师,第二任是位中国导演,第三任是个法国外交官。她现在与做室内设计师的男友和一个养女住在北京郊区。

  1996年,洪晃加入北京的一家投资咨询公司──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现仍为公司合伙人。该公司是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数个后台之一。中国互动媒体集团是iLook的发行方。

  洪晃称她的公司和中国设计师之间的关系是“弱弱联盟”。与中文版的Vogue,Elle和Cosmopolitan不同的是,iLook没有全球授权使用的内容或与奢侈品牌合作的悠久渊源。与此相似,设计师们都是些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但缺乏建立业务和品牌的资金与经验。她说:他们(西方时尚杂志)吃肉,我们喝汤。

  不过,汤里的肉可能也不少。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 &Company)的一份报告预计,2010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将增长15%,领先全球市场。香奈儿(Chanel)等时尚大品牌开始在时装展中更多地启用中国模特。中国模特刘雯今年早些时候成为代言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的第一张亚洲面孔。很多人认为中国拥有自己的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和川久保玲(Rei Kawakubo)的时机已经成熟。

  大约在五年前,在看到王一扬的时装设计后,洪晃开始对中国设计师着迷。王一扬的时装品牌“茶缸”采用了简单的70年代元素,比如有蓝色细边的白色搪瓷缸,以及印有“上海”或“北京”等字样的手提袋。

  洪晃在今年3月《iLook》中国设计师特刊的编者按中回忆道:“居然有设计师能够把我们小时候的服装感觉带入21世纪,我好感动。”

  她决定把iLook改为一本主要关注中国设计的杂志。在感觉到杂志除宣传之外难以做更多事情后,她决定自己开店帮助设计师销售他们的作品。“茶缸”系列的设计师王一扬将在BNC旁开一家店,主打他的另外一个品牌素然(ZucZug)。据他的商业合作伙伴说,这是洪晃鼓励和引荐的。还有几位中国设计师也将在同一购物中心开店。

  与奥普拉不同的是,洪晃说她没想借办杂志或开店成为一个大生意人。她说,很有可能第一轮投资是她做的,可最后摘果子的人不是她。这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如果资金更雄厚的大公司发现这种模式有利可图的话,它们可以轻易地跟风设店。将来即便这些设计师有了更多的广告预算,他们也有可能会选择在比iLook更有名的西方杂志上做广告。

  洪晃对此并不担心。她做这些事既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好玩。正如她的一本书的书名,这只是她“无目的美好生活”的又一阶段。


  洪晃访谈实录:过程vs.结果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首席执行长洪晃近日接受《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主编袁莉的专访,就她为何对中国设计情有独钟以及其中蕴藏的潜在商机发表了看法。以下是采访实录节选。为简洁起见,内容进行了编辑。

  他们吃肉我们喝汤

  袁:你讲过与西方时尚杂志相比,《iLook世界都市》比较偏文化,“跟纯讲穿衣服抹脸的那些杂志不太一样”。但现实是,中国还是有很多女孩子会为买一个LV包吃几个月方便面,而这些人是时尚类广告商的目标读者。几年前你在书中写过,iLook的这种定位比较难说服广告商。现在情况有没有变化?

  洪:没什么太大变化。我已经非常认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的现实了。但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开始有能力做广告了。所以它们会在我们这儿做些广告。它们跟我们的感情就跟雅诗兰黛跟VOGUE的感情差不多。

  我觉得时尚的媒体,首先是industry (产业)然后是media(媒体),中国也是一样。为什么我们只能喝汤呢?因为中国只有一个manufacturing industry(制造业),没有creative industry(创意产业), 作为报道创意产业的,我们很累,因为(大家)还在作坊规模。这两年好多了,很多设计师悟过来了,这东西还得卖啊!(笑)

王一扬和茶缸

  袁: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洪:我们跟得很紧的一个设计师叫王一扬。他从理念上是个非常好的设计师。我不知道你是什么年代长大的人。他有个品牌叫“茶缸”。你一看就很有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文革的时候,咱老爸都拿过这样一个黑黑的小袋子。你看见它就会笑一笑,你会觉得这个设计师很聪明。感情上是童年的一个记忆,而且这个包还很摩登。他不是一个翻版,把文革的包拿出来再做一个。他是把contemporary design elements (现代设计元素)放进去,给了一个很乖的名字,叫茶缸。茶缸这两个字印的位置跟以前的包上写的上海,北京什么的一样。我很喜欢。品牌尤其时尚类产品,跟消费者的沟通是emotional(情感上)的沟通,这点我相信中国的设计师比外国的强得多。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文化的根源在什么地方。We know where to push.

  虽然茶缸一类的设计有像我这样的、稍微年纪大点的顾客,但因为批量小,而且不便宜,没有规模,所以太小众了,就在上海有一个店。这种元素不能太主导,主导还得是功能。必须与功能结合,价位下来,所以他找了个搭档,搞了另外一个牌子,叫素然(Zuczug)。做得比较sporty(运动), 这个就很好弄,像文革的秋衣秋裤。一说秋衣秋裤,我们就想起来蓝的、黑的,他们用特别鲜艳的颜色,桃红的、大黄的,还特别舒适。原来想在像798、南锣鼓巷这种特别艺术的地方开店,后来干脆开到百货商店去了。销量一下子上去了,已经开了几十家了。

  为什么要开服装店?

  袁:从办杂志到开服装店,这个跨度比较大。是不是个很有风险的事情?

  洪:做什么都有风险。对我来讲,我有许多资源,原来办杂志的时候,没有充分利用,比如说设计师的资源。他们有货没地方卖,而我们就靠杂志宣传,我们也没地方帮他们卖。开店既解决了他们的销售问题,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模式。而且,店和杂志是互动的,都是讲中国设计的。中国自己的创意产业不起来,我们的媒体也不能强大。要扶植中国的创意产业,除了报道以外,必须有自己的vending point(销售点)。另外,中国设计师本身没有这个实力,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譬如和房地产商交换好的条件。我们进军零售还是衡量过风险的,如果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利用,包括房地产商、设计师这些资源都利用上的话,真正的风险就会减少很多。

  过程vs.结果

  袁:你说过你是一个追求过程不追求结果的人。你有一个大目标吗?你想过你的杂志和公司最后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吗?

  洪:20年前、30年前,没人看好中国会发展成今天这样,就像到今天,也没人认为中国的设计师将来会有自己的品牌,有中国自己的路易威登、中国自己的卡地亚。但我相信这样的故事,我希望我的企业跟他们一起发展。但也有可能最后我跟投资派拉蒙电影的那个人一样,第一轮投资是我做的,可是最后摘果子的人不是我,这不是没有可能。我尽量运作到最后这果子我也能吃到吧。我们现在跟认为商业上潜力比较大的设计师签了协议,希望我们有个equity swap(权益交换), 或是其他形式的交换。我们是个alliance(联盟),我们都是弱势群体,这样把大家绑在一块,或许会好一点。

Copyright @ 2024 FashionNetwork.com 时尚商业网版权所有,严禁转载